
“我們研發的5G智能眼科巡診車,是一輛能上門服務的移動眼科醫院,能夠完成99%的基礎眼科的檢查,把三甲醫院的‘專家級’服務送到家門口。”工作人員現場介紹道。
慧眼移動醫院
9月10日,“廣東衛生健康新質生產力”中山大學眼科中心專場新聞發佈活動舉行,現場集中展示了中山眼科中心系列創新成果。
AI賦能眼科醫療技術服務
醫療技術方面,中山大學眼科中心通過幹細胞再生技術攻克嬰幼兒先天性白內障難題,實現了嬰幼兒晶狀體的功能性再生,該成果入選當年“全球醫學八大突破進展”。首批術後患兒隨訪顯示,遠期視力達到健康兒童水準的比傳統手術組高了30%,中遠期併發症發生率降低了30%以上。
創新藥物方面,研發全球首款逆轉白內障眼藥水,推動中國醫藥創新;自主研發的新型抗青光眼新藥,不僅打破了國際壟斷,而且療效顯著價格親民。
AI醫療方面,自主研發的白內障人工智能雲平台,可在30秒內完成白內障初診,準確率超過97%。基於國產算力,自主研發了ChatZOC眼科大模型驅動的數字醫生,幾分鐘就能採集患者體征、視力,準確判斷患者病情,效率遠超傳統模式。
智能篩查方面,研發的嬰幼兒視功能智能篩查技術,破解其不會表達的診療難題。目前已落地醫院、社區、居家等12個場景,覆蓋廣東、北京、湖北、新疆等地,累計服務已經超過1.6萬名嬰幼兒,使新疆等偏遠地區篩診覆蓋率從0提升至83%。
此外,由團隊聯合研發的高精度眼科手術機器人,已經完成61例手術實驗,並將與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醫院開展首例遠程視網膜手術,破解資源不均難題。
高精度眼科手術機器人
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主任、醫院院長林浩添表示,通過AI構建覆蓋篩查、診斷、轉診的智能醫療體系,讓手機成為口袋醫院,讓汽車和飛機成為移動智能醫院……讓優質的眼健康服務突破時空的限制,真正走進基層、走向群眾身邊。
粵港澳醫藥行業合作升級
據悉,廣東在衛生健康領域大力推動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著力發展衛生健康新質生產力。在全國率先實施提升高水準醫院臨床研究和成果轉化能力試點,支持廣州、深圳兩個試點地區高水準醫院享受與高校、科研機構、企業同等創新轉化政策同等的待遇。
並對臨床使用創新醫療器械提出多項有利措施,提升衛生健康領域大規模設備水平,擴大“港澳藥械通”實施範圍,目前已指定醫療機構達45家,實現大灣區內地9個地市全覆蓋,累計引進港澳已上市藥械品種125種,惠及患者萬餘人次。
粵港澳三地規則銜接深化推動醫藥行業合作升級,加速構建跨境健康服務新格局。
近年來,中山眼科中心深度參與粵港澳大灣區醫療合作交流。自2013年起,每年為40-50名香港理工大學視光學本科生提供優質的臨床見習。2024年啟動“大灣區醫療人才交流計畫”計劃,首批優選6名骨幹醫護赴港進修。在合作交流方面,2024年與香港醫院管理局簽署合作框架協議,2025年與香港養和醫院達成合作共識。中心還通過大灣區醫療合作聯盟,與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衛生局等簽訂合作協議,推動大灣區疑難眼病雙向轉診,建立“港澳眼科直通車”模式,累計為近2萬名港澳患者提供醫療服務。
2024年牽頭組建粵港澳高校眼科聯盟,共同推動粵港澳大灣區眼科高層次人才培養。同時與港澳醫療機構合作開展高水準的創新研究,促進人工智能等新型技術與眼病研究發展及成果轉化,推動眼科研究及診療的發展創新。
作為廣東省高水準醫院建設單位,眼病防治全國重點實驗室依託單位和世界衛生組織眼健康與視覺合作中心,中山大學眼科中心將智能診療系統通過“光明行”援外醫療帶到馬爾代夫等一帶一路的國家,使當地居民享受到中國專家的智能遠程服務。同時還為馬爾代夫、蒙古等國培訓眼科醫護人員,學員歸國後均成為當地眼健康事業的中堅力量。
據悉,9月9日,中山大學眼科中心與中國商飛、飛龍通航等簽署了C909眼科飛行醫院合作協議,曾經仰望的眼科飛機實現了“中國造”。“中國眼科飛行醫院”將於今年年底在新疆塔縣實現首飛,為高原偏遠地區群眾提供“家門口”高水平眼科診療服務。
相关文章
-
2025-09-25
- 2025-09-17
- 2025-09-11
- 2025-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