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中心
- 目前,白内障手术大多凭借医生的个人经验手工操作完成,精确性较低。例如,前囊膜撕开(简称“撕囊”)这一简单操作,即使是熟练的术者,能完全达到指南要求的“居中覆盖人工晶状体(IOL)光学面边缘”的比例也较低。随着功能性IOL的应用,这个问题显得更加突出,需要新的技术来帮助解决。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刘奕志教授以及林浩添教授团队联合中山大学计算机工程学院黄凯和郑伟诗教授团队,创建了一个智能技术系统,可以帮助手术医生提高白内障手术“撕囊”的精确性。近日,该项研究成果在国际期刊《npj数字医学》(npj Digital Medicine)上发表。 研究人员收集了17538个由经验丰富的术者完成的202509 / 17
- 202509 / 16
- 202509 / 15
- 202509 / 15
- 2025年8月27日上午,在全国残特奥会开幕倒计时100天之际,由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专家团队与青年科技工作者共同开展的“光明使者行,AI接千万家”眼健康公益科普义诊在“迎残特奥,动起来——百场残疾人群众性文体活动”残健融合运动会现场开展。 上午9时起,区庄院区党总支组织党员医护义诊专家队,为运动会运动员、工作人员与现场观众提供视力检查、常见眼病初筛及个性化眼健康咨询。许多残疾人运动员在参赛之余,亲身体验了AI技术与医疗结合带来的便捷眼健康服务,医护人员也借助科技手段高效完成健康科普与初步诊断工作。 中心眼底病与葡萄膜炎科教师党总支书记罗燕教授表示,本次义诊以“AI202509 / 15
- 202509 / 12
- 飞行医院、大模型、手术机器人……越来越多的“黑科技”正走进广东卫生健康领域,为群众眼健康保驾护航。 9月10日,“广东卫生健康新质生产力”中山眼科中心专场新闻发布活动在广州举行。活动现场,广东省卫生健康委、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相关负责人和专家教授介绍了广东在推动卫生健康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举措,以及中山眼科中心在眼病防治、智能医疗等领域的突破性成果。 发布会现场。 政策“组合拳” 打通健康科技创新转化“快车道” 为推动卫生健康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落地见效,广东省卫生健康委近年围绕三大核心领域持续打出“组合拳”,为行业发展注入强心剂。 发布会上,广东省卫生202509 / 11
- 202509 / 11
- 9月10日,“广东卫生健康新质生产力”中山眼科中心专场新闻发布活动在位于广东省广州市的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生物岛院区举行。图为发布会现场。记者 陈楚红 摄 9月10日,“广东卫生健康新质生产力”中山眼科中心专场新闻发布活动在位于广东省广州市的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生物岛院区举行。图为移动手术室吸引媒体参观拍摄。记者 陈楚红 摄 9月10日,“广东卫生健康新质生产力”中山眼科中心专场新闻发布活动在位于广东省广州市的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生物岛院区举行。图为现场展示的慧眼移动医院。记者 陈楚红 摄 9月10日,“广东卫生健康新质生产力”中山眼科中心专场新闻发202509 / 11
- 央广网广州9月11日消息(记者官文清 见习记者徐钡儿 实习记者蔡滢珲)近年来,广东在卫生健康领域大力推动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着力发展卫生健康新质生产力,为守护人民健康、服务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能。 9月10日上午,广东举行“广东卫生健康新质生产力”中山眼科中心专场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上,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主任、医院院长林浩添介绍中山眼科中心聚焦新质生产力赋能医疗有关情况和成效。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主任、医院院长林浩添(央广网发 主办方供图) 研发医疗新科技 突破眼病防治瓶颈 林浩添表示,近年来,中山眼科中心以“临床出题、创新破题”为导向,在眼病防治领域持续突破。在疑难诊疗上,20202509 /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