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眼科研究
- 202209 / 26
- 眼科学实验动物中心是眼病防治全国重点实验室研究平台之一,作为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的实验动物饲养管理与技术支撑平台,负责管理中心内开展的所有与实验动物有关的教学、科研及科普项目。目前已有珠江新城设施(啮齿类小动物)和生物岛设施(大动物)两个组成部分。 珠江新城设施(啮齿类小动物) 生物岛设施(大动物) 眼科学实验动物中心拥有符合国家标准的普通环境和屏障环境动物实验室,以及相应的实验和检查设备。如符合眼科学动物实验要求的有色灯系统;还有配套齐全的眼科学手术设备,如眼科手术显微镜、手术无影灯、超声波乳化机、玻璃体切割机、眼压计、动物呼吸麻醉监护系统等;另有先进的的眼科检202209 / 26
- 实验室由原卫生部和教育部眼科学重点实验室发展而来,2006年获国家科技部批准建设眼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2023年顺利重组为眼病防治全国重点实验室,成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验室依托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委管唯一的眼科专科医院的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建设,实验室占地2.9万㎡,近五年依托单位共计投入实验室建设14亿元,其中仪器设备总值5.79亿元。 实验室聚焦眼组织细胞早期病变的机制及其调控靶点、基于人工智能的眼病早期诊断预警、再生、免疫、基因等眼病的精准靶向干预生物疗法、原研眼科药物及新兴技术的转化及应用、眼病早期防治新策略的临床研究、近视眼的发生机制及防控策略等研究方向。围绕重大202209 / 26
- 202209 / 25
- 实验室及大型仪器公共平台是眼病防治全国重点实验室的开放公共平台之一,是眼病防治全国重点实验室科研和对外开放的窗口。公共平台主要功能为:大型仪器设备对外开放共享,为本单位没有独立实验室的科研人员及外单位研究人员提供开放实验平台。 公共平台实验室按国际化标准改建装修,实验场地宽敞明亮,实验设施先进。实验室设有分子生物学、蛋白检测、流式细胞、细胞培养、病理切片和生物影像6个公共科研平台,经过多年的运行,已形成成熟的实验室管理体系,为科研人员从不同角度和不同层面进行科学研究提供技术平台和支持。 公共平台在区庄院区设有两大功能区域:一是实验区,一是大型202209 / 25
- 2016-2020 研究方向名称 研究方向内容 眼干细胞和发育生物学研究 重点研究眼成体干细胞的标记物、多能性和定向分化机制;眼组织体细胞的去分化与间接谱系转化机制;眼组织干细胞微环境的重建及其对干细胞的调控作用;利用内源/外源性干细胞治疗致盲眼病,及治疗过程中的免疫炎症反应。 眼遗传/表观遗传与基因治疗研究 重点开展基于先天遗传性眼病的组学和表观遗传学研究,筛查和鉴定致盲眼病的易感基因和突变位点,研究基因功能,制定符合华人眼遗传病特点的早期诊断规范化流程,建立前沿基因编辑技术,开展眼遗传病个体化防治研究。 眼血管和神经生物学研究 重点开展PDGF-C及VEGF-B等生长因子在视网膜病变中的作202209 / 23
- 易制毒化学品的分类和品种目录 第 一 类 1.1—苯基—2—丙酮 2.3,4—亚甲基二氧苯基—2—丙酮 3.胡椒醛 4.黄樟素 5.黄樟油 6.异黄樟素 7.N—乙酰邻氨基苯酸 8.邻氨基苯甲酸 9.麦角酸* 10.麦角胺* 11.麦角新碱* 12.麻黄素、伪麻黄素、消旋麻黄素、去甲麻黄素、甲基麻黄素、麻黄浸膏、麻黄浸膏粉等麻黄素类物质* 第 二 类 1.苯乙酸 2.醋酸酐 3.三氯甲烷 4.乙醚 5.哌啶 第 三 类 1.甲苯 2.丙酮 3.甲基乙基酮 4.高锰酸钾 5.硫酸 6.盐酸202209 / 22
- 2020年实验室主持纵、横向科研课题76项,总资助经费达4106万元;主持国家级、省部级项目49项,占总项目数的64.47%。其中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项目负责人:潘景轩,项目总经费2142万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4项(负责人:谢志、卓业鸿、陈伟蓉、李劲嵘);国家自然基金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1项(负责人:欧阳宏)。 2019年年度,实验室纵、横向科研课题64项,总资助经费超过5000万元;主持国家级、省部级项目33项,占总项目数的51.56%。其中潘景轩教授获国自然重点项目,资助经费298万元;袁进教授获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项目,资助经费1000万元;向孟清202209 / 22
- 202209 / 21
- 202209 /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