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10日上午,广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广东卫生健康新质生产力”中山眼科中心专场新闻发布活动。广东省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主任、医院院长林浩添,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眼底病科教授吕林,中山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黄凯,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医生、产业化工作组秘书肖薇出席发布会,共同就中山眼科中心在推动眼科新质生产力发展方面的成果、实践及未来规划等,回答了媒体提问。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在发布会上肯定了中山眼科中心在推动眼科新质生产力发展中的贡献。他指出,中山眼科中心的创新成果是广东卫生健康领域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一个缩影。未来,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将继续支持医疗机构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等方面的探索,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的共享,推动全省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优质的眼健康服务。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作为我国规模最大的公立眼科医院,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属委管唯一的眼科专科医院,也是中国唯一的世界卫生组织眼健康与视觉合作中心。一直以来,中心以全面建成世界一流眼科中心为目标,在眼科学与前沿生命科学交叉研究、基础研究、临床研究、前沿技术及成果转化等方面不断发力,取得了一系列“0”到“1”的突破。
林浩添主任在发布会上介绍,2025年是中山眼科中心建院60周年。60年来,中心始终坚持科技自立自强,在医工融合方面成果显著。如开创了眼科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体系并引领国际发展,创建全球首个数字面罩(Nature Medicine 2022)、研发全球首个婴幼儿视功能智能筛查系统(Nature Medicine 2023),还创建智能“三级诊疗”模式,已在全国及“一带一路”沿线35家机构应用,完成眼病筛查超过5千万人次。同时,由其团队领衔自主研发的全球首个眼科大模型ChatZOC,于今年7月下旬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指导下,首次应用在青海玉树高原地区,助力当地乡镇眼病筛查。
在临床研究与技术突破方面,吕林教授分享了眼底病科在相关领域的进展。他提到,团队围绕眼底病的早期防治,在眼组织细胞早期病变机制及特异性靶点研究、基于再生免疫基因等眼病的精准靶向干预生物疗法等方面深入探索,为更多眼底病患者带来治疗希望。
来自中山大学计算机学院的黄凯教授,从医工交叉的角度阐述了与中山眼科中心的合作。他表示,在人工智能技术助力眼科疾病诊断和治疗的过程中,计算机技术发挥着关键作用,双方团队紧密合作,不断优化算法,提升人工智能在眼科领域应用的准确性和高效性 。
肖薇医生介绍了中山眼科中心在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方面的工作。她提到,中心积极推动自主研发的眼科药物、新兴技术的转化、应用、验证与评价,助力“出海”。目前已与多家企业建立合作,加速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临床应用,让更多患者受益。
发布会上,针对媒体关心的眼科大模型推广、医工融合人才培养、科研成果转化落地等问题,与会嘉宾一一进行解答。此次发布会不仅展示了中山眼科中心在眼科新质生产力方面的成果,也为广东乃至全国的眼科事业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和方向,有望进一步推动眼科领域的创新发展,提升全民眼健康水平。
相关文章
-
2025-09-25
- 2025-09-17
- 2025-09-11
- 2025-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