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动态

  • 健康与环境息息相关。由于社会发展和环境变化,2020年我国儿童青少年人群近视率达52.7%,位居世界第一,是我国重大公共健康问题。研究表明,城市地区的儿童近视患病率是农村地区的2.6倍,是否与农村地区儿童长期暴露在较多绿化的环境下相关?围绕绿化率也与儿童近视发生发展是否存在潜在关联这一科学问题,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林浩添教授团队牵头,基于中山大学交叉创新平台,联合国内外20家医疗领域、遥感领域、及智能图像分析领域的顶级科研机构,利用我国自主研制的首颗空间分辨率优于1米的光学遥感卫星高分二号,首次从循证医学角度明确了校园绿化暴露水平与学龄儿童近视的关系,研究成果“Spatial Technolo
    2021
    08 / 13
  • 2021年7月30日,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司指导,国家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袁进教授团队、北京理工大学、腾讯视频共同编制的虚拟现实白皮书-《超高清虚拟现实显示终端产品质量分析报告》在“2021深圳国际8K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大会“上正式发布,这也是我国虚拟现实产业领域首个国家级指导性文件。 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是利用多源信息融合,实现交互式三维动态视景和实体行为的系统仿真技术,在医疗、教育、工业、军事等诸多领域展现了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已被列入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
    2021
    08 / 09
  • 科技赋能健康中国,医学人工智能的蓬勃发展有望解决医疗资源短缺难题,助力实现“健康中国2030”的全民健康发展战略目标。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的支持下,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林浩添教授团队牵头联合医疗人工智能领域领军企业鹰瞳Airdoc、广东省医疗器械质量监督检验所等国内外18家医疗、企业和科研机构,完成了全球首个眼科多病种人工智能真实世界研究,探索人工智能医疗器械产品临床应用前的评估和监管策略,研究成果“Application of Comprehensiv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etinal Expert (CARE)  system: a national r
    2021
    08 / 02
  • 传统角膜移植手术中角膜植片通过显微缝线固定,但是术后存在缝线相关散光、新生血管、缝线感染和植片排斥等诸多潜在并发症,影响角膜移植手术远期疗效。无缝线固定技术一直是研究的热点,目前常用的组织粘合剂氰基丙烯酸酯和纤维蛋白胶,前者具有一定毒性、缺乏透明度和柔韧性以及快速聚合过程存在产热效应,而低粘附强度是纤维蛋白粘合剂不可避免的缺点。   2021年7月6日,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为唯一单位,袁进教授作为唯一通讯作者,赵轩博士后和李赛群副主任医师为共同第一作者在Bioactive Materials(Available online 6 July 2021,工程技术Top期刊,中科院一区,影响因子1
    2021
    07 / 14
  • 近日,广州为应对此次疫情传播的新挑战,海珠、越秀、白云、番禺、天河等区开展了大规模核酸筛查行动。与病毒赛跑是场硬战,必须加速、加码、加量!全市1782个筛查点的医护人员和基层工作人员连轴作战、协同配合完成了三百多万份样本筛查。此次,中山眼科中心的医护人员在这场逆风而行的战斗中,主要支援天河区和越秀区的核酸检测采样工作。 “我报名!” “看那么多人在排队,我们不想休息!” “哪个点还需要人,我们刚下班,马上可以出发!” 与病毒赛跑,驰援不停歇!30日中午,仅半小时内中山眼科中心就有300多位医护人员主动请战,并紧急集结、培训、出发。中心还组建了84人综合协调保障志愿队,加急调配医疗防疫物
    2021
    06 /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