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动态

  • 科技赋能健康中国,医学人工智能的蓬勃发展有望解决医疗资源短缺难题,助力实现“健康中国2030”的全民健康发展战略目标。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的支持下,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林浩添教授团队牵头联合医疗人工智能领域领军企业鹰瞳Airdoc、广东省医疗器械质量监督检验所等国内外18家医疗、企业和科研机构,完成了全球首个眼科多病种人工智能真实世界研究,探索人工智能医疗器械产品临床应用前的评估和监管策略,研究成果“Application of Comprehensiv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etinal Expert (CARE)  system: a national r
    2021
    08 / 02
  • 传统角膜移植手术中角膜植片通过显微缝线固定,但是术后存在缝线相关散光、新生血管、缝线感染和植片排斥等诸多潜在并发症,影响角膜移植手术远期疗效。无缝线固定技术一直是研究的热点,目前常用的组织粘合剂氰基丙烯酸酯和纤维蛋白胶,前者具有一定毒性、缺乏透明度和柔韧性以及快速聚合过程存在产热效应,而低粘附强度是纤维蛋白粘合剂不可避免的缺点。   2021年7月6日,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为唯一单位,袁进教授作为唯一通讯作者,赵轩博士后和李赛群副主任医师为共同第一作者在Bioactive Materials(Available online 6 July 2021,工程技术Top期刊,中科院一区,影响因子1
    2021
    07 / 14
  • 近日,广州为应对此次疫情传播的新挑战,海珠、越秀、白云、番禺、天河等区开展了大规模核酸筛查行动。与病毒赛跑是场硬战,必须加速、加码、加量!全市1782个筛查点的医护人员和基层工作人员连轴作战、协同配合完成了三百多万份样本筛查。此次,中山眼科中心的医护人员在这场逆风而行的战斗中,主要支援天河区和越秀区的核酸检测采样工作。 “我报名!” “看那么多人在排队,我们不想休息!” “哪个点还需要人,我们刚下班,马上可以出发!” 与病毒赛跑,驰援不停歇!30日中午,仅半小时内中山眼科中心就有300多位医护人员主动请战,并紧急集结、培训、出发。中心还组建了84人综合协调保障志愿队,加急调配医疗防疫物
    2021
    06 / 01
  • 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深刻、最具有说服力的教科书。为了进一步引导支部党员同志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2021年5月21日上午,临床八支部与科研三支部联合开展了党史学习教育第二专题的主题党课,中心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金陈进教授围绕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历史讲授党课。 金陈进教授带领支部党员同志、入党积极分子等一起回顾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历史。立足当下幸福生活,结合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奋斗历程,同志们更深刻地体会到中华民族的崛起,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胜利。中国共产党百年征程中有成功的喜悦,有挫折的教训,这些是每一位党员能从中学习并有所感悟的珍
    2021
    05 / 28
  • 5月21-23日,第一届中国南方医学人工智能大会暨广东省医学会医学人工智能分会成立大会暨广东省医学会第一次医学人工智能学术会议暨智慧健康创新论坛在广州举办。本次会议在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广东省科学技术厅的指导下,在广州市越秀区人民政府大力支持下,由广东省医学会、广东省医学会医学人工智能分会、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共同举办。 第一届中国南方医学人工智能大会暨广东省医学会医学人工智能分会成立大会 “湾区智慧医疗  服务健康中国”。大会对医学人工智能学术动态、技术前沿、政策法规、标准体系、人民需求等热点话题进行深入探讨,邀请数十位国际著名学者、知名院士及行业顶尖专家,共同讨论和分享最新科技成果、
    2021
    05 /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