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团共建活动|临床师生第六党支部和团支部召开“传承红色基因,加速学科发展”思政教育主题会议
来源:临床师生第六党支部
|
发布日期:2024-02-06
|
阅读数:
字号:

2024年2月5日,临床师生第六党支部及团支部在珠江新城院区科研楼202联合召开白内障科全体研究生及青年医护技人员的思政教育主题会议-“传承红色基因加速学科发展

首先中心主任、医院院长林浩添教授在会上致辞去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为新时代新征程加快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因此我们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质生产力通过科技的创新、制度的创新以及管理的创新等来进一步提升生产力。同时强调人才是第一资源,年轻医生要继承发扬白内障科优良传统,学生要有自己的职业规划,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培育出复合型创新拔尖人才,针对人才培养还提出了三个目标:想做事的有机会,能做事的有平台,做成事的有发展。将善良、求真、创新的文化植根到学业中每一位中山眼科人都是点点星光,通过中山眼科中心的平台,汇聚星光,聚光成塔,守护光明,为国家为世界眼科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接着郑丹莹教授讲白内障科的历史与发展—“传承红色基因,加速学科发展”。她介绍白内障科是中山眼科中心最早成立的专科之一,也是我国公立医院白内障门诊量、手术量最大的科室之一,连续七荣获中山眼科中心年度贡献奖。回顾了白内障科的发展历史以及前进路上的里程碑事件,分享了科室几代人宝贵的奋斗经验总结了医教研防各方面工作的突出贡献 医疗上率先开展日间手术,成立小儿白内障之家,手术设备和操作技术改良、服务流程优化教学上进行模式的创新,分层次手术培训,引入多种手术模拟培训以及中美联合手术技能培训等;科研方面如晶状体原位再生、眼病数字智能诊疗体系的研发与应用,跨海远程眼科精准手术,白内障新药研发并成功转化等取得世人瞩目的成绩;白内障科多人多次参与援外医疗、援基层工作,在党支部的带领下,不畏艰苦,甘于奉献,玉树“光明行”案例入选中央《百年初心成大道—党史学习教育案例选编》援外医疗事迹被写入了中国外交志在防盲治盲工作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形成了“党建+光明行”的支部品牌。 

“授人以渔,助人助己

中山眼科中心持续开展援外医疗“光明行”已逾10年,白内障科先后有16人参与了援外医疗工作。陈婉医生分享了常驻医疗队在-马尔代夫眼科中心援外工作的体会。当地医疗资源有限、气候环境严苛,但陈婉医生等人团结协作践行援外医疗队精神,优化诊疗流程,完善管理制度,进行线上线下理论培训,临床诊疗培训及加强患者宣教,有效提升了当地眼科诊疗水平,扩大中国眼科医生在马代的影响力,也从多个维度全方面提升了自我。她鼓励科室研究生及青年医生以学铸魂,坚定理想信念;以学增智,勤练临床、科研、教学能力,保持良好的体魄与强大的心理素质;以学促干,恪尽职守,担当作为,迎难而上

 

“传承精神,赓续情缘”

中山眼科中心高度重视援藏工作,多年来坚持选派优秀医疗人才到林芝开展对口帮扶工作,靳光明医生在线上分享了传承优良传统赓续汉藏情缘”,2005年刘奕志教授带领“健康直通车”首次进藏,播撒光明,此次参加第八批广东省“双百计划”援藏医疗队是使命更是传承靳光明医生努力践行“粤藏同心”理念,在有限的医疗资源条件下,树立规范意识,提升医疗质量,顺利开展了林芝市首例人工晶状体悬吊术;变输血为造血,传授技术、帮带人才开展近视防控筛查,立项林芝市人民医院眼科成立以来第1个科研项目送医下乡,助力民族团结,为林芝市人民医院眼科事业发展带来突破。最后他以“人生三见:见天地,知敬畏,所以谦卑;见众生,懂怜悯,所以宽宏;见自己,明归途,所以豁达”总结了自己在援藏中的个人感悟与收获

        

临床师生第六团支部书记邹颖诗同学主持了团支部委员换届工作首先她讲到支部工作的收获,强化为党组织,为团员青年服务意识,永远跟党走,思想上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同时也锻炼了自己的能力接着投票选举王兴龙、谢潇杭、夏凌为临床师生第六团支部新一届团委。

 

“传承发扬,聚光成塔”

最后白内障科主任罗莉霞教授进行总结指出青年医生参与医疗援助工作“援人更援己”,在改善当地医疗事业的同时也是对自己能力全方位提升。她呼吁临床师生第六党支部及团支部的成员发扬白内障科“勇创新、能吃苦、肯奋斗、乐奉献、讲团结”的优良传统,珍惜中山眼科中心提供的高质量平台,做好个人规划,为眼科中心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