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8月3日-10日,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光明行医疗队,跨越海拔4000米的高原,连续13年、第14次踏上三江之源——青海玉树。13载春秋,174名医护人员接力奔赴,服务覆盖近万名玉树民众,这不仅是数字的累积,更是一份情牵玉树的光明之约。玉树光明行活动一直得到了社会爱心志愿者和公益基金的参与支持,其中广州市好百年助学慈善基金会连续两年参与支持了玉树光明行活动。

AI筛查首入雪域,智慧医疗扎下深根
这次光明行,中山眼科中心主任、医院院长林浩添教授和团队研发的ChatZOC智能系统首次应用于高原眼病筛查。系统在现场快速识别眼底图像,AI赋能的“筛-诊-治”三级转诊模式,让眼病早发现、早转诊、早治疗,给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便利。

高原使命,格桑花开的坚守
玉树光明行现场,中心党委书记李强探望慰问了国家巡回医疗队。他高度肯定了队员们克服高原反应、坚守岗位的奉献精神,以及点赞将前沿AI技术与国家医疗队“光明行”公益使命深度融合所取得的显著成效,并鼓励全体队员继续发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确保巡回医疗工作圆满完成,以实际行动为高原群众的眼健康贡献力量。

光明守护,用专业与温暖点亮希望
便携式眼科设备前,排起了长长的队伍,这是牧民们对光明的期盼,也见证了中山眼科的坚守。医疗队员在临时诊室里忙碌着,为一位位藏族同胞做视力检查、眼底扫描,把专业的眼健康服务送到高原。“专家能到家门口看病,真是党和政府对我们最大的关心!”一位就诊的牧民感慨地说。这份坚持,最让人感动的是领队余敏斌教授——自2013年作为震后首批医疗专家驰援玉树起,他连续13年组织带领医疗队年年都带着光明和希望回到这片土地。

无影灯下,一场场“光明重见”行动正在进行。医疗队克服高原反应,以精湛技艺为229名白内障患者实施复明手术。当纱布揭开的瞬间,老人颤抖地一声声说“卡卓卡卓(谢谢)”,道出心中重见光明的喜悦。医疗队用精湛医术兑现着“人人享有健康”的庄严承诺。

首例高原角结膜肿瘤切除手术
62岁的藏族老人益照(化名)右眼长了个肿物,眼睛总是不舒服,看东西也越来越模糊。在本次光明行筛查中,医生发现了他的病情,并马上安排了会诊检查。中山眼科中心副主任、角膜病专家梁凌毅教授克服高原反应,为老人实施了玉树光明行以来首例角结膜肿瘤切除手术。
手术顺利,困扰老人多年的病痛得到解决,益照一遍遍说着“感谢广州医生”。由于当地暂时无法做详细病理检查,梁教授将切除的组织仔细保存,带回广州进行检测,以便为老人后续治疗提供更准确的依据。“把隐患消除在萌芽,把光明留在雪域,是我们的责任”,梁凌毅教授这样说。

巨大胬肉切除联合结膜移植
两位72岁的藏族老友江措(化名)和扎西格(化名),多年来被“翼状胬肉”折磨——眼角如蝉翼般的赘生物不断蚕食着他们的视力,这“会生长的阴翳”让他们辨别羊群都成难题。
中山眼科中心角膜病科主治医师董晓娟医生凭借着娴熟的技术,为江措和扎西格老人实施了光明行13年来首例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移植术。术后,扎西格高兴地和老友说:“沙子不再磨眼了!连远山的牦牛都看得见了!”

儿童视力关爱行动
福利院里,医疗队为孩子们进行专业的视力筛查与验光配镜服务,并免费赠送眼镜。针对高原儿童青少年的视力健康问题,团队不仅现场精准验配,更将科学的近视防控知识带给师生。“保护眼睛要从小做起。”一位医生边检查边叮嘱。当一副副新眼镜戴在孩子们脸上,他们眼前的世界清晰了,笑容也更亮了,眼里闪着对未来的希望。

打通牧区就医"最后一公里"
在拉秀乡崎岖山路的尽头,前来就诊的牧民排起了长队,温暖而动人。医疗队不畏颠簸,深入这个交通不便的偏远乡镇,为牧民耐心问诊、细致检查,免费发放药品,还讲解日常眼健康知识。他们把专业的医疗服务送到牧民的帐篷前,用实际行动打通了高原就医的“最后一公里”,让健康真正走到每个人身边。

一甲子仁者心,十三载玉树行。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医疗队年复一年奔赴雪域,带去的不只是光明,更是一份跨越山河的深情守望。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征程上,在阻断“病根变穷根”的攻坚战场上,他们用一次次诊疗、一回回筛查,让光明成为连接心与心的桥梁,把“健康中国”的承诺,写进每一个重见光明的笑容里。这份坚持,就像高原上的格桑花,年年盛开,开在最需要的地方,也开在了群众心里。
医者心声
肖慧明 护理部学科带头人
我有幸参加此次玉树光明行活动,在海拔近4千米的雪域高原上,我与医疗队同仁们并肩作战,克服高原缺氧的严峻挑战,成功为229名藏族白内障患者实施了复明手术。当看到一位位牧民揭开纱布重见光明的笑容,用藏语不断道谢时,那瞬间的震撼和感动,足以融化所有的艰辛。患者对光明的渴望与医者守护光明的信念相互照亮,赋予我们超越极限的力量。能为牧区同胞送去光明,是我职业生涯中最珍贵的经历和无上的荣光。
李作红 副主任医师
赴玉树参与光明行,高原反应与简陋条件都是考验。但看到藏胞们长途跋涉而来,眼中对光明的渴望如此真切,所有困难都显得微不足道。专注完成每一台复明手术,当揭开纱布的瞬间,他们重见家人笑容或蓝天白云时的激动泪水,是此行最珍贵的回报。能为这片土地的人们送去清晰视界,深感作为医者的意义与幸福。
董晓娟 角膜病科主治医师
首次参加光明行,玉树人民的热情让我坚定使命。当揭开纱布看到他们重见光明的笑容,瞬间明白"1314"坚持的意义。团队老师的关怀更让此行温暖难忘。一次光明行,一生玉树情,这份感动将永远激励我前行。能为这片土地的人们送去清晰视界,深感作为医者的意义与幸福。
沈小元 博士后
作为一名年轻医生,首次参与“玉树光明行”活动让我真切感受到“被需要”的温暖。在高原的每一天,老师们的关心与引领如同灯塔,当地群众的质朴与热情深深打动了我。这里的笑容让我明白,行医不仅是治病,更是用真心守护光明与希望。
罗明杰 博士后
作为团队一员,亲历ChatZOC在玉树光明行中的首次实战应用,感触颇深。亲眼见证它快速生成眼底报告,极大提升了筛查效率,为当地患者争取了宝贵时间。尤其在交通不便的高原地区,能有效辅助诊断、减轻医生负担,让更多群众及时获益。技术的价值在于服务临床,此次实践验证了其应用潜力,团队的付出有了切实回报,我深感欣慰。
相关文章
-
2025-08-29
- 2025-08-28
- 2025-08-27
- 2025-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