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协同·共筑光明|2025年东部地区眼科医疗质量控制培训会在穗举办
发布日期:2025-10-15
|
阅读数:
字号:
东部地区.jpeg

医疗质量是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核心生命线,眼科医疗质控更是守护人民眼健康的关键屏障。为持续推进《全面提升医疗质量行动计划(2023-2025年)》走深走实,国家眼科专业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筹)在成功举办西部、南部地区培训会的基础上,于2025年10月10日在广州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开展第三期区域性培训——2025年东部地区眼科医疗质量控制培训会。此次会议以“专业协同・共筑光明”为主题,聚焦东部地区眼科质控工作的重点与难点,通过政策解读、标准宣贯、经验分享与实践教学,推动全国眼科质控体系建设从“全面覆盖”向“精准深化”跨越,为区域眼科医疗质量同质化提升注入强劲动力。

聚焦区域特性,精准破解质控难题

作为我国医疗资源高度集聚的核心区域,东部地区在眼科技术创新与服务模式探索上始终走在全国前列,但同时也面临着角膜眼表质控管理、眼科麻醉质控指标、院感防控路径及病案首页质量提升等方面的实际难点。本次培训会精准锚定这些痛点,邀请国内眼科质控领域顶尖专家团队,围绕“高效安全,全程管理”与“严格质控,精准护航”两大核心板块展开深度教学,为东部地区眼科质控工作“再优化、再突破”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

专家领航,勾勒全国眼科质控新路径

开幕式上,国家眼科专业质控中心(筹)主任委员、中山眼科中心主任、医院院长林浩添教授在致辞中指出,作为国家眼科专业质控中心筹建单位,中心始终以“构建全国统一、高效协同的眼科质控体系”为目标,已完成对全国十余省的实地调研,精准掌握各地眼科质控需求,并牵头成立泛珠三角区域眼科质控联盟,为区域质控一体化搭建起坚实的机制平台。林浩添教授强调,此次培训会既是国家眼科专业质控中心(筹)系列工作的“纵向深耕”,也是区域协作网络的“横向延伸”,期待以专科质控突破带动东部地区眼科整体服务能力升级。

11

国家眼科质控中心(筹)专家委员、中山眼科中心副主任李涛教授系统介绍了国家眼科专业质控中心(筹)在组织架构完善、质控标准建设与多中心协作机制方面的阶段性成果。针对国家对县级白内障手术能力提升的政策要求,他重点分享了“巡诊车+移动手术室”的基层服务创新模式。结合东部地区医疗发展特点,该模式为东部优化基层质控、平衡区域资源提供了可落地的参考路径。

图片2.jpeg

多维教学,推动理论实践深度融合

为精准匹配东部地区眼科发展的高阶需求,本次培训会采用“分层教学、实操强化”模式,延续“理论授课+临床观摩+专题研讨”的三维学习体系。在理论授课环节,安徽省眼科医院石磊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眼科中心晋秀明教授、山东省眼科医院李素霞教授以及中山眼科中心专家团队围绕角膜眼表诊疗规范、快速近视筛查探索、日间手术麻醉安全管理、院感防控全流程、病案精细化管理等关键议题先后展开深入讲解,为参会人员提供了可直接落地的实践指南。

2

在中山眼科中心医护人员的带领下,参会代表分组深入手术室、眼底病门诊、眼内靶向药治疗平台等重点科室,现场观摩一站式诊疗流程以及质控节点管理模式。在专题研讨与多学科交流环节,与会人员围绕日常诊疗中的难点痛点展开深度探讨,这种“问题导向、互动交流”的研讨模式,有效推动了理论经验向临床实践的转化,为参会单位后续开展质控工作提供了清晰路径。

微信图片_2025-10-15_191712_431.png

参会人员现场观摩

协同共进,书写东部质控新篇

本次培训会汇聚了来自山东、安徽、浙江、江苏、福建等东部省市的眼科质量管理人员、临床骨干与护理人员,覆盖范围较前两期进一步拓展,参与维度也更加丰富。随着东部地区培训的顺利收官,国家眼科专业质控中心(筹)已初步形成“西部奠基—南部拓展—东部深化”的全国区域培训推进路径,区域协作网络不断完善。

未来,中心将继续以“精准化、系统化、智能化”为发展方向,加快推进东北、中部等地区的眼科质控培训工作,进一步强化多区域协同与多专业联动,助力构建“纵横贯通、全程闭环”的国家眼科质控体系,为中国眼健康事业的高质量发展书写更加坚实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