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新闻

  • 2022年1月26日下午,中山眼科中心博士后基金指导交流会在珠江新城院区举办。会议邀请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梁丹教授、百人计划引进人才李万程研究员为预申报的博后们进行线下指导,邀请2021年面上基金获得者博士后赵轩、陆希作申报经验分享。会议由梁丹教授主持。   梁丹教授主持交流会 01经验分享 袁进课题组博士后赵轩就“博士后基金申报交流:经验与教训”分享了自己的申报经验,梁小玲课题组博士后陆希以“博士后面上项目申报的一点体会”为题,详细分享了自己的申报体会及心路历程,鼓励博士后们立足研究基础及成果,尽早着手准备,勤于动笔,勇于请教。   申报经验分享 02汇报与指导 会上,6名预申
    2022
    01 / 29
  • 2022年1月11日上午,临床师生第五党支部召开组织生活会,中心党委委员、中心副主任林晓峰教授围绕“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讲授党课。会议由党支部书记袁钊辉教授主持。 林晓峰教授从“深刻认识党的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和历史经验,坚定历史自信,从宝贵历史经验中汲取强大思想动力”的角度展开阐述。他表示,回望历史,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百折不挠,锐意进取,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党的领导是我们胜利的法宝,这是历史的必然,也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回望历史,一百年来,我们党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
    2022
    01 / 29
  • 1月26日,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召开党史学习教育总结会议。中心党委书记、中心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组长夏丹同志作总结报告。会议由中心党委副书记、中心主任、中心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组长刘奕志同志主持。学校巡回指导二组组长、校长办公室专职行政督查员韩玲同志,巡回指导二组成员、党委组织部专职组织员林平同志参加指导。 1月26日,中山眼科中心召开党史学习教育总结会议 夏丹同志代表中心党委作了党史学习教育总结报告,从加强组织领导、感悟思想伟力、用好红色资源、坚守为民情怀、心怀“国之大者”五个方面凝练总结了中心采取的主要做法和取得的成效。眼科中心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
    2022
    01 / 27
  • 2022年1月25日上午,中山大学校长高松院士一行到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开展新春慰问,向中心教职员工致以新年祝福。   ▲高松校长与教职工代表合影留念 高松校长一行走访参观了我中心珠江新城院区的白内障门诊、临床研究中心及眼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干细胞平台等,亲切慰问了坚守在临床和科研一线的医护人员。中山眼科中心主任、医院院长刘奕志教授、党委书记夏丹携中心领导班子陪同参观。   ▲高松校长一行走访慰问临床和科研工作者 随后,高松校长一行与中心领导班子成员、学科带头人、教职工代表等在实验楼202会议室举行了座谈,会议由中心党委书记夏丹主持。   ▲座谈会现场,刘奕志主任介绍中山眼科中
    2022
    01 / 26
  • 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 VR)是创建和体验虚拟三维场景的计算机系统仿真,提供多感官、多维度信息,是下一代通用性技术平台和互联网入口,被认为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钥匙之一”。2021年国务院发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已被列入国家重点发展方向,但是作为以视觉信号输入为主的虚拟现实技术目前尚未建立视觉健康评价方法与标准。 2022年1月24日,由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作为牵头单位的团体标准《虚拟现实技术视觉健康影响评价方法》(编号:T/CSBME 052-2022)正式发布,标准制定参与单位包括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
    2022
    01 / 26
  • 2022年1月21日下午,中山眼科中心在珠江新城院区实验楼二楼学术厅举行“一起向未来”2021年度总结表彰会。表彰会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中心师生员工在线观看会议。 中心党委书记夏丹致辞,首先向全体教职员工和社会各界朋友致以新年的祝福。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眼科中心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党建引领眼科事业行稳致远。这一年,我们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抓好基层党建;我们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坚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改革医疗服务流程;我们健全立德树人机制,矢志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坚持以国
    2022
    01 / 25
  • “视网膜前新生血管”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一大类临床常见疾病的共同病理特征,致盲率高。与其他视网膜脉络膜内新生血管的不同在于其生长于视网膜玻璃体的交界面,玻璃体胶原基质是其发生发展的重要微环境,探索此胶原促新生血管的内在机制是发掘其特定靶向治疗的重要研究基础。 中山眼科中心马进教授团队在前期对“玻璃体胶原促新生血管及Opticin调控靶点”研究基础上,基于缺氧诱导的斑马鱼视网膜新生血管模型,通过OPTC过表达质粒转染和眼内注射,创新性的揭示了内源性和外源性的Opticin表达视网膜前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图一),并通过体内质谱分析及体外模拟实验,成功揭示了“胶原GXXGER-整合素α亚基I结
    2022
    01 / 25
  • 2022年1月16日,由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联合鹰瞳科技(Airdoc)共同研发的白内障检测独立医疗器械软件获批上海市药品监督管理局第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书(沪械注准20222210002)。这是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林浩添教授牵头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常见致盲、致畸、致死疾病的人工智能筛查诊断系统研发和临床试验(2018YFC0116500)》项目团队研发的又一款眼病智能筛查检测的产品获批上市。   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团队 白内障是全球首位致盲眼病,也是我国50岁以上人群视力障碍最常见原因。在我国60至89岁人群中,白内障发病率约为80%,9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更是高达90%以上。及时诊断并进行
    2022
    01 / 18
  • 2022年1月13日晚,我中心特需医疗科2021总结会暨医患沟通专题讲座在中山眼科中心珠江新城院区召开。特需医疗科主任黄晶晶教授、凌运兰教授、于珊珊医生、左雅静护士长、孟雪娇护士长、中心年轻医生及护理人员参与了总结会,共同交流探讨医疗服务提升的发展方向,总结既往成果,展望未来方向。   黄晶晶教授介绍了特需医疗科的科室组成与人员配置,总结了科室在过去一年中取得的成绩与进步。特需医疗科作为医院开放的平台和展现的窗口,积极配合医院专家诊疗及特需改革的要求,逐步调整诊疗服务模式,规范各项制度与流程,致力于提高医疗质量和医疗服务。特需医疗科不断探索眼科体检-诊断-治疗-随访全流程管理模式,开启大湾
    2022
    01 / 17
  • 近日,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的柳夏林教授团队在国际著名期刊Science Advances杂志上以Research article发表题为“miR-204-containing exosomes ameliorate GVHD-associated dry eye disease”的研究论文,首次报道了富含miR-204的外泌体可有效缓解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相关性干眼症状和体征,并发现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MSC-exo)通过其富含的miR-204靶向调控眼表巨噬细胞,重塑眼表微环境,缓解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相关性干眼,为干预这类难治性干眼疾病提供新策略。   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相关
    2022
    01 /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