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眼科质量控制中心
发布日期:2025-10-16
|
阅读数:
字号:

陕西省眼科专业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于2023年6月正式获批成立,中心主任委员为严宏教授,副主任委员两名,委员共25名,由陕西省十个地级市眼科质控中心主任和地区眼科分会主任委员或骨干组成。挂靠单位为西安市人民医院(西安市第四医院),陕西省眼科医院,该院始建立于1889年,是西北地区最早的西医医院,现有大差市和航天城两大院区,职工3000余人,医院配备先进医疗设备,是国家药物及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机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同时积极推进临床诊疗模式创新,牵头组建多个专科联盟,践行社会责任,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医院管理年活动先进单位、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等多项荣誉称号,在西北地区医疗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西安市人民医院(西安市第四医院)眼科医院即陕西省眼科医院为西北地区临床规模最大,集医、教、研、康复为一体的大型综合型眼科医院,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省市医学重点学科和优势专科,是国家眼部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陕西省分中心,陕西省和西安市眼科专业医疗质控中心及众多省市级眼科分会的牵头单位,获批“三秦英才特支计划”陕西省眼科医院致盲性眼病防治创新全省一流团队,连续三年获得复旦医院排行榜西北地区眼科专科声誉第一名。

截至2024年门诊量达到100万余人次,年手术7.69万余人次,四级手术8800余例,疑难危重病例救治比例78.3%,日间手术占比86%。眼科医院设9个中心,覆盖各个亚专业。现有医生267人,其中硕士以上219人,博士生导师2名,硕士生导师31名。近年来开展经滑车上动脉逆行眼动脉溶栓术,人工角膜,微创青光眼引流管手术,屈光手术联合角膜交联术以及人工玻璃体球囊植入术等国内先进的代表性技术,满足了西部地区难治性致盲性眼病患者救治的需求;同时加强临床研究,推动技术转化,获得国家级、省市各类科研项目共60项,SCI论文75篇,发明专利4项;研发六子养目丸、丹七止血丸等药物,推广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眼病;创新开展白内障及其手术并发症的防治研究,建成近视普查网络平台和高度近视预警系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筛查与管理基础数据库、规范化标准化的角膜透镜库、多模影像诊断平台和眼科远程影像诊断平台及区域性眼科急诊救治平台,推广基于导航、微创和三维重建平台下眼眶病综合治疗技术;优化日间手术、眼内注药平台等服务流程;牵头由145家成员单位组成的西部眼科联盟,推进分级诊疗和基层医生能力提升,为质控中心开展学术交流、技术推广等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质控工作职责:**
1.制定规范与计划。深入调研省内外眼科医疗质量现状,结合本省实际,拟定陕西省眼科专业的质量控制标准、技术操作规范和工作计划。如制定眼科日间手术质量管理规范、眼外伤诊疗质量控制标准等,报相关部门审议后实施,编写省级眼科专业质控手册(一),为全省眼科医疗行为提供明确准则。
2.质量考核与评估。拟定眼科专业质量考核指标,定期组织对全省各级医疗机构眼科进行质量考核与评估。考核内容涵盖医疗服务流程、诊疗技术水平、患者满意度等多方面,科学、客观、公正出具质控报告,指出问题并提出整改建议。
3.人才培训与发展。制定眼科专业人才队伍发展规划,组织开展眼科专业人员培训,每年不少于4次。培训内容包括最新诊疗技术、质量控制管理理念等,提升全省眼科从业人员专业素养。如举办眼科诊疗技术新进展论坛、眼科医疗质量管理培训班等。
4.学术交流与技术推广。积极组织开展专业学术交流活动,介绍眼科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如邀请国内知名专家讲学,分享国际前沿眼科研究成果与临床经验,促进全省眼科医疗技术更新与发展。
5.信息管理。建立眼科专业信息资料数据库,收集、整理、分析全省眼科医疗质量相关数据,掌握行业动态,为质量改进提供数据支持。

**特色亮点:**
1.联盟协同发展。依托西部眼科联盟,与联盟内成员单位密切合作,通过签约授牌、学术交流、技术帮扶等形式,推动联盟内眼科医疗质量同质化发展 。
2.项目带动提升。积极参与国家级眼健康项目,如“视觉第一 中国行动”项目第四期。基于项目开展全省眼科医疗资源数据分析,针对不同地区提出具体质控建议方案,促进省市县三级医疗质量管理工作落实。
3.聚焦重点领域。聚焦眼外伤等重点领域,发挥挂靠单位眼部急症和眼外伤诊疗优势,制定眼外伤疾病质量管理与评价标准,组织相关培训与学术交流,提升全省眼外伤救治能力。
4.倡议成立西北五省(区)眼科质控联盟。2025年申请成立西北五省区眼科质控联盟,并召开西北五省眼科质控工作协调会,共同推进区域医疗质量管理工作的开展及眼科质控网络的建设。
5.成果显著。挂靠单位西安市人民医院(西安市第四医院)眼科日间病案获2023年度全国“百佳病案”称号,体现其在医疗质量管理精细化方面的成果,也为全省眼科医疗质量提升提供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