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眼科质控中心
发布日期:2025-10-16
|
阅读数:
字号:

**一、质控中心成立时间:**
省级质控:2024年4月、市级质控:2024年9月


**二、挂靠单位基本情况**
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为集医疗、教学、科研和预防保健于一体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医院核定编制床位900张,实际开放床位1065张,现有职工1764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451人。是青海大学医学院临床教学医院、青海卫生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青海省全科医学临床培训基地、青海省助理全科医生培训基地、西宁市全科医学培训中心。
我院作为一所三级综合性甲等医院,始终秉承“德润仁心、精医惠民”的院训,牢固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以高质量发展为引领,紧紧立足“三高五好两满意”发展方向,按照“大质量”的管理理念,持续改进医院的管理和服务,奋力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为建设现代化青海新篇章做出西宁卫生健康贡献。


**三、眼科学科基础**
(一)学科基础
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创建于1956年,是西宁市医学重点学科,总院科室设有眼一科、眼二科、眼三科3个病区,实际开放床位123张,业务用房面积4592㎡,北川院区设有1个眼科病区,实际开放床位40张,拥有独立的眼科手术中心。现有专业医技护人员135人,医生42人,医技23人,护理人员70人,其中高级职称17人,研究生11人,学科分为白内障青光眼、眼外伤及玻璃体视网膜病、小儿眼病与斜弱视、屈光手术、干眼及角膜眼表疾病、眼眶及眼整形6个亚专业组;6个专业组均有学科带头人和后备学科带头人,形成合理的人才梯队。
现有蔡司全飞秒手术系统、阿玛仕1050RS千频全激光手术系统、相干光断层扫描、相干光断层扫描系统(血流OCT)、蔡司广角眼底照相系统、白内障超声乳化仪、蔡司IOL Master700光学生物测量仪、Oculus Pentacam眼前节测量评估系统、白内障玻璃体切割一体机、角膜生物力学分析仪、视觉质量分析仪、蔡司手术显微镜、海德堡荧光血管造影仪、强脉冲光治疗仪、罗兰眼电生理仪、Tango SLT&YAG激光治疗仪等50万元以上设备21台,10万元以上专用设备35台。
经过近70年的建设与发展,眼科已发展成为集医疗、科研、教学、保健、防盲治盲为一体的现代化多功能学科,在疑难复杂白内障、小儿白内障、难治性青光眼、全飞秒激光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千频全激光手术(Smart)、ICL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复杂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手术、折叠式人工玻璃体球囊植入术、复杂疑难眼外肌病、特殊类型斜视、泪器疾病及眼肿瘤等诊疗方面优势突出。眼科在省内首次开展了微创全飞秒激光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千频全激光手术(Smart)、ICL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超声睫状体成形术(UCP)、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SLT)、微脉冲经巩膜激光治疗术(TLT)、折叠式人工玻璃体球囊植入术等多种术式,填补了省内多项技术空白,2023年眼科三四级手术量为10928例,占手术患者的87.76%,眼科已日益成为为全省各族群众眼健康提供多元化、高质量医疗服务的专业平台,同时也是促进全省各医疗机构眼科学技术提升和学术交流的门户和眼科专业发展的人才技术高地。
质控中心
(二)配备人员情况
建议中心设主任1人,高级职称。在眼科技术方面有较深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热爱眼科业务,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有相关经历。在我院产生,兼职。
建议中心设副主任2人,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可分别来自西宁市内有较强眼科技术的三级医院眼科专业,兼职。
建议设秘书2人,从事眼科专业,中级职称以上,有较强的文字能力,熟悉计算机操作,有较强协调沟通能力。在我院产生,专职。
建议设成员11人,相关专业执业资格,参与人员资质、医疗场地、眼科质量、院内感染、眼科护理、效果评价等方面检查和评定的具体工作。可分别来自西宁市内有较强眼科技术的三级医院眼科专业,兼职。


**四、质控工作职责**
1.工作原则
青海省眼科质控中心是专门负责对全市医疗机构眼科诊疗工作进行质量监控和管理的机构,致力于提高本市区域医疗机构眼科质量管理及医疗诊疗水平,保障患者的健康安全。本工作规划严格按照《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开展,同时,根据西宁市卫生健康委员会《西宁市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管理办法》的核心要求,明确工作的目标、内容和时间节点,制定行之有效的实施方案,为做好中心的质量控制工作提供保障与支持。
2.工作目标
2.1建立完善的组织体系,精细化中心的工作流程,明确管理职责,实现工作的高效、便捷和准确;
2.2对中心内部的各项工作进行部署和评估,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解决方案;
2.3做好全市眼科基线调研,加强与各质量成员单位的协作与交流,提高质控服务质量;
2.4针对质量问题开展专项调查,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提高整个眼科质控中心的服务水平;
2.5对各成员单位的意见和反馈进行及时处理,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汇报总结、持续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