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眼科专业医疗质量控制中心
发布日期:2025-10-16
|
阅读数:
字号:

内蒙古自治区眼科专业医疗质量控制中心挂靠单位为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于2015年12月正式挂牌。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眼科是自治区教育厅重点学科、“健康快车”显微手术培训全国基地、谢立信院士工作站、国家眼部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内蒙古自治区分中心、国家眼耳鼻喉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干眼与眼表疾病分中心、自治区疑难急重症诊疗中心、眼科临床医学教学示范基地和临床医学研发基地。下设白内障、青光眼、小儿眼科、眼底病、视神经及眼眶病、眼表泪器病、眼成形、葡萄膜炎、角膜病9个亚专科。年门诊量5万人次,手术量3500例,4级手术占全年手术量的约10%。为学科临床和实践提供了广阔平台。
    学科师资力量雄厚,人才梯队建设合理。现有博士6名, 硕士15名,留学归国人员3名,有硕士生导师5人。3人入选”内蒙古草原英才工程”培养计划。现有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全国委员4人、青年委员2人,内蒙古眼科学会主任委员1人,多名专家担任《中华眼科杂志》《中华眼底病杂志》《中华实验眼科杂志》《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内蒙古医学专业杂志》等杂志编委。多年来培养硕士研究生150余名,为国内和区内培养了大批眼科医疗人才。
学科拥有自治区最齐全、最先进的眼科诊断治疗设备,在自治区率先开展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同轴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PDT治疗视网膜脉络膜新生血管性疾病、眼内窥镜手术、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眼内液检测等多项临床新技术。
    近年来,形成包括西部蒙古族和汉族眼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眼内药物载体研究、在昼夜节律与青光眼发生发展、白内障的发生发展机制和后发性白内障的干预性治疗、角膜生物力学研究五个主要科研方向,获科研经费400余万元,承担国家自然基金6项,发表SCI收录论文23篇,国家级论文140余篇。成为自治区集科教研一体的最大的综合性眼病防治机构。


**技术能力:**

我科现常规开展日间白内障手术、日间玻璃体手术,复杂白内障手术、青光眼常规手术以及青白联合手术,各类型激光手术以及抗VEGF治疗、眼表手术以及各类眼部外伤手术。门诊可进行综合验光以及眼科生物学测量,拥有国内外先进的眼科检查设备以及手术设备用以满足眼科各亚专业的需求。诊治范围除上述常见疾病外,还开展了许多高难度诊疗技术,如玻璃体切割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裂孔、复杂性眼眼外伤、球内磁性、非磁性异物取出,23G 超声乳化粉碎联合玻璃体切除术治疗晶状体脱位、黄斑裂孔;PDT、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青光眼引流钉植入、青光眼YAG 激光治疗、青光眼睫状体光凝;甲状腺相关眼病诊治、眼眶炎性假瘤治疗;泪道疾病诊治;垂直旋转斜视等疑难复杂性斜视矫正术;弱视治疗与训练、视觉训练、RGP 和角膜塑形镜的验配、视功能检查;眼内液检测;同轴微切口超声乳化技术以及复杂白内障的超声乳化手术等。


内蒙古自治区眼科专业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在内蒙古自治区卫健委的领导下,依托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在区内各单位支持下,开展内蒙古自治区眼科医疗质量控制工作。

**工作内容如下:**
1、建设自治区眼科专业质控中心体系建设,完善区域质控分中心的组织架构建设。积极与市级眼科质量控制中心联系,以地区三甲医院为依托,构建地方质控的组织机构,尽早形成以地区中心医院带领,能够辐射二级医疗机构和基层门诊的眼科质控网络。
2、制定完善统一的质控工作标准,优化现有考核标准。
3、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制定眼科专业人才培养培训计划,做好眼科专业医学继续教育相关培训,做好培训班效果评估工作。
4、积极开展现场督导检查。对已开展现场督查机构进行及时反馈,对开展眼科专业的诊治机构未开展现场督查机构逐步做到全覆盖。
5、举办自治区眼科专业工作交流会议,促进盟市间沟通和联络。在每年定期质控工作会议中,各分中心继续就地区内的实际问题加以交流和总结,自治区质控会议也就年度质控报告向区内专家汇报并加以分析讨论和改进。规范化诊疗方面,利用线上线下学习和交流,这有助于眼科质控专家集体学习不断更新的眼科疾病诊疗最新指南,提高眼科疾病诊治水平。
6、收集数据,撰写年度内蒙古自治区眼科专业医疗服务与质量安全报告。